top of page
搜尋

【新聞稿】新政府接招!學團EdYouth發布百頁課綱報告 直球對決教育議題

為促進政府對學生聲音重視並反應教學現場困境,學生團體EdYouth每年於大學升學季發布課綱觀察報告,至今已邁入第三個年頭。本年度EdYouth持續蒐集超過千份問卷、執行約40場訪談,發布超過150頁「2024年度108課綱觀察報告」,並於今(5/22)日舉辦報告發佈會。本次發佈會,邀請親子天下、南一書局、104人力銀行、教育部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等產官學代表共同協辦,彰顯學生意見於教育改革之重要性。


本年度課綱觀察報告除涵蓋學習歷程檔案、自主學習、技職教育、多元選修及校園心輔議題,同時也將討論「多元入學是否為多錢入學」、「雙語本土語教育亂象」、「心理假」、「哲學及情緒教育」、「118課綱」等社會輿論關注議題。


EdYouth 理事長李瑞霖於活動致詞表示,教育政策應除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教師、家長、政府及產業也應該互為主體,在制定教育政策時,找到彼此有共識的平衡點。正因如此,EdYouth邀請各方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討論教育政策。李瑞霖更強調,「先要有足夠的社會溝通,教育政策才有基礎,能持續往前進。」


課綱觀察報告主筆,現就讀馬公高中高二學生鄭雅璟表示,期待能利用這次報告發布的機會,與各界進行現今課綱落實問題與展望的討論,讓現有制度更加完善,並期盼在未來可以擁有更多彈性多元學習的空間與機會,讓學生去發展更多不一樣的可能。


在學習歷程檔案議題,報告指出「反教改」、「恢復聯考」的倡議論述無助於改善考招制度公平性、多元入學並非多錢入學,且教育部所積極推動的考招改革方向,反而有助於弭平經濟資本所帶來的與生俱來不平等。報告也提到,問卷統計顯示有88.3%的填答者,不曾在學習歷程檔案上花錢,反觀有72.4%的都市地區學生在學科付費補習,顯示學習歷程對學生而言,其實是「較為便宜」的考招政策。


然而報告也說明,108課綱實施已六年,仍有多數學生無法感受到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且政府提供的支持措施令學生無感。調查顯示,仍有約五成學生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對生涯探索沒有幫助、仍有約六成會為了讓學習歷程檔案符合欲申請校系,而朝著特定類型的方向製作。此外,教育部大力提倡的「作伙學」手冊,有64.46%的學生從來沒聽過,且有學生直指,學校老師曾提及該審議計畫未落實審議民主,經常仍由教授及政府部門主導。


據此,報告建議教育部應更積極弭平資訊落差問題,大學端也應主動與高中端有更多的溝通交流。在考招制度上,由於特殊選才之學生具有高度內在動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吻合政策初衷,因此可以考慮增加該入學管道之比例。


另外在多元選修課程,報告指出並肯定法規賦予多元選修課程設計之彈性,且有過半數學生對多元選修課程感到很滿意。然而,因城鄉差距、各校開課差異、教師過勞等問題,導致不同地區的學生無法享有同等的教育資源。在討論自主學習困境,仍有有57.32%執行過自主學習的高中生表示想不到主題、44.03%表示學校提供的時間不足、41.91%表示不知道如何撰寫計畫書、26.97%表示找不到相對應的資源。


在語言政策方面,雙語政策推行至今,學生對全英授課的適應度低,政策落實成效有限,亟需針對學生實際需求進行差異性教學,並延緩雙語政策推動期程、與現行課綱調和。在本土語言教育方面,有過半數學生認同本土語言課程的重要性,但實際推動仍偏鄉面臨師資短缺、課程設計不足、學用落差等問題。甚至有學生指出,學校教師囿於行政程序,要求學生不准修習特定本土語言,嚴重違反國家語言發展法之精神。


在校園心輔方面,報告則指出現行一般教師的的晤談空間不足、校內仍有汙名、對晤談隱私沒有信心等情況。學生對於求助仍存在顧慮,擔心會受到異樣眼光看待,也擔心影響課內進度。報告建議強化發展性輔導措施(如:一般教師的晤談、講座)、與學生協同舉辦創意心衛活動,讓學生需求被充分考量,與學校共建更心理健康的校園。報告並建議開放未成年通訊諮商、挹注師生校內外資源等方法讓師生在校內外都能獲取充足的養分和反思生活的機會,更有能量和覺察地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


針對技職教育議題,報告指出「證照」左右高職的教學現場,而非課綱的學習架構,讓高職生與產業脫節。產學合作、多元選修則具有城鄉落差,使教育資源出現不平等,無法發揮技職教育的特性。學習歷程檔案在高職的不適用,導致使用率逐年下降,將高中生的升學方式強壓在高職生上,這些政策都讓高職生的學習與發展充滿不確定。


最後,報告期待「哲學教育」及「情緒教育」能夠有機會成為重要的教學標的,且在未來118課綱的研修中,能推廣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強化非學科學習及後設認知,且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將空間與時間還給學生。此外,考招制度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與考試間取得平衡,並思考紙筆測驗以外的多元評量方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支持措施、教師的福利制度也需被同等重視及強化,才能讓學生勇敢探索學習找出自己的心之所向,達成自我實現。


bottom of page